“想在日本考学,手里必须得有日语成绩证书才行”这句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日留子们之间无需多言的一个共识,本期就以日本留学群体里考文科修士的事例来探讨一下这种所谓的“一证傍身”是不是绝对正确的。毕竟“一证傍身”这套说辞确实对不少零基础来语校目前还没成绩的学生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阴影,再加上文科本身对语言要求就高更让他们觉得证书就是一切没有证就仿佛天塌了一样不配去考学。也就是在这时,有一些学校的研究科好像知道日留子们当下的难点在哪里似的便公开在出愿要项中表明我们不强求必须提交日语成绩甚至干脆写明不要成绩,这样的“善举”可谓让那些手头没有成绩的同学们看到了曙光于是大家便纷纷都去报考,那么这样的“善举”真的是学校发自内心的仁慈还是在和我们玩“文字游戏”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1、有日语证书等于日语水平就高
可谓是不需要过多的粉饰,直接凭实力说话。像大阪大,庆应,筑波等学校有部分研究科都是不要求我们提交日语证书的,这些学校与其说是“仁慈”不如说是“鸡贼”。因为他们太知道如今的留学生里学“哑巴日语”的大有人在了,手里有个热乎乎的日语证书但考试时写句话都费劲的人每年都有,这样子万一让你合格了在以后的课堂上发表怎么办?最后的修论怎么办?这些都不是靠一张成绩证书就能解决的。有证书只能证明我们学过日语并不能证明我们就学会了用日语,而考试考的也是我们能否顺利的写出问题的答案和在面试里能否完成与教授间的对话。所以这些学校也正是发现了这一点索性就取消提交日语证明这个“纸老虎”,把重点放在面试和校内考上毕竟现场的成绩不会撒谎你要是真有水平那就拿出来,所以说不要日语的大学并不一定就是不看日语没准看的更严格,这也正是他们“鸡贼”的地方。
2、用英语成绩代替了日语成绩
像这类要求学校就远不如前一种“仁慈”,语言成绩该要还得要只不过是给你换了个语种属于是换汤不换药的类型,像东大,横国,早大等学校的部分研究科一般要求我们提交2年内的托业或托福成绩,虽然具体的分数没要求但学校还是希望我们分越高越好。这样一来,这种换语种提交的办法给了那些英语比日语好的同学一个出愿的机会,虽然后续还是要学好日语但起码当下能解一下燃眉之急。如果有英语还可以的同学想在短时间内提分数的话就建议大家来了日本以后考托业,每个月都能考试并且提分也很快。再一个如果我们的英语水平足够好的话其实也可以试试考日本的SGU项目,可以用英语参加考试对于那些英语比日语好的同学来说也多了一条捷径。
总结:
日语证书虽然很重要但也不是说没有就寸步难行,毕竟“一证傍身”在以后的考学路上肯定是比没成绩要多出更多选择的,而本期内容也只是带大家了解了没有日语有的学校的研究科也是可以考的只不过院校很少罢了,所以与其“被迫又惊险的考学”真不如有证书“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考学”,但光有证书也不行自身的口语能力也要多练习,只有告别“哑巴日语”这一尴尬的处境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备考人。
版权声明:本网页所呈现内容为原作者学习谷教育集团所有,未经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违者必究!